首頁>軸承新聞>軸承失效的基本形態具體有哪些 |
軸承失效的基本形態具體有哪些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10/07/22
1.粘附和磨粒磨損失效
是各類軸承表面最常見的失效模式之一。軸承零件之間相對滑動摩擦導致其表面金屬不斷損失稱為滑動摩損。持續的磨損將使零件尺寸和形狀變化,軸承配合間隙增大,工作表面形貌變壞,從而喪失旋轉精度,使軸承不能正常工作。滑動磨損形式可分為磨粒磨損、粘附磨損、腐蝕磨損、微動磨損等,其中最常見的為磨粒磨損和粘附磨損。
軸承零件的摩擦面之間由外來硬顆粒或金屬磨削引起摩擦面磨損的現象屬于磨粒磨損。它常在軸承表面造成鑿削式或犁溝式的擦傷。外來硬顆粒常常來自于空氣中的塵埃或潤滑劑中的雜質。粘附磨損主要是由于摩擦表面的輪廓峰使摩擦面受力不均,局部摩擦熱使摩擦表面溫度升高,造成潤滑油膜破裂,嚴重時表面層金屬將會局部溶化,接觸點產生粘著、撕脫、再粘著的循環的過程,嚴重時造成摩擦面的焊合和卡死。
2.接觸疲勞(疲勞磨損)失效
接觸疲勞失效是各類軸承最常見的失效模式之一,是軸承表面受到循環接觸應力的反復作用而產生的失效。軸承零件表面的接觸疲勞剝落是一個疲勞裂紋從萌生、擴展到裂紋的過程。初始的接觸疲勞裂紋首先從接觸表面以下最大正交切應力處產生,然后擴展到表面形成麻點狀剝落或小片狀剝落,前者被稱為點蝕或麻點剝落;后者被稱為淺層剝落。如初始裂紋在硬化層與心部交界區產生,造成硬化層的早期剝落,則稱為硬化層剝落。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首鋼第二煉鋼廠成功試制簾線鋼和軸承鋼 □襄陽軸承中期凈利虧本超1千萬 □讓小軸承轉出大六合 □ 打造軸承新城, 臨清市煙店鎮“跨過趕超” |
上一篇:臨清考察團赴新昌考察軸承產業
下一編:單級單吸離心泵軸承潤滑方式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