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讓小軸承轉出大六合 |
讓小軸承轉出大六合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15/05/28
研制和立異能力低是困惑我國軸承職業的一大杰出疑問,而王冰帶領團隊為這個職業注入了自創技能和專利商品,使我國的商品走向了國際。
坐在筆者面前的這位王冰女士,是2015年的全國勞動模范,并被譽為廣東省立異型勞動者的杰出代表。她還曾先后被評為我國軸承工業冷加工技能專家、我國軸承工業科技專家,屢次被評為中山市優異女科技工作者。1996年獲廣東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標兵稱謂,2014年獲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中山市優異專家·優秀人才”稱謂。
1999年,王冰地點的中山市軸承總廠改制為中山市盈科軸承制作有限公司。由國企轉制為民企并不像幻想中那么簡單,改制前的軸承總廠主要出產 “大路貨”的低端軸承商品和供應國內農機、電風扇、拖拉機等職業的一般軸承商品,效益較差。改制以后,軸承廠迅速采納賤價競賽的戰略占領市場。
“但其時咱們想這并不是長久之策,他人降下一毛錢,咱們也跟著降。可是出產是需求本錢的,降下來的是質量,賤價競賽將會消滅國內的軸承職業。”其時,技能變成了小公司的一線曙光,工程師擔起了重擔。王冰接著說,“咱們很幸虧其時選對了技能這條路途,不然咱們公司就沒有今日。”
在走訪車間的過程中,作為公司總工程師的王冰通知筆者,他們所研制的軸承依據特定機械設備量身訂做,“突破了軸承的傳統概念,咱們更是為特定的機械設備做零件。”在研制基地,筆者看到,王冰所帶領的一名工程師正在對于一架飛機規劃軸承的圖紙。
高質量的軸承為公司帶來了歐美高端客戶,當前盈科軸承制作有限公司的歐美客戶已占多半。王冰表明,國際化視野更有利于技能立異。
王冰帶領的團隊曾經在多個技能層面處理了軍民用軸承規劃、制作技能難題,并掌管多項省部級科技項目和國家標準擬定。盈科的技能團隊有20人次參與了10項國家標準的擬定,100多人次取得國家專利授權,多名技能骨干中選我國軸承工業協會技能委員會專業委員。
改制十余年后的今日,公司員工由1000多人減為130多人,但發明的價值從2000多萬激增到6000多萬元,變成廣東的技能明星公司。王冰驕傲地通知筆者:“咱們公司規模不大,可是小小一個公司前面卻有一條寬闊的路。”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瓦軸集團成功試制3MW風機軸承 □軸承感應拆開加熱器為何可以得到職業的認可? □軸承卡手指 平潭嵐城消防12分鐘破拆 □起重軸承簡單過熱,有何方法可處理? □臨西:多維立異助推軸承業躍上高端 |
上一篇:國產軸承貼洋標簽 不到一年牟利百萬
下一編:默克防抱死軸承將面向大陸地區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