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瓦房店市經濟發展局狠抓軸承產業基地建設 |
瓦房店市經濟發展局狠抓軸承產業基地建設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07/10/11
瓦房店市作為中國軸承工業的發祥地和搖籃,經過70余年發展,目前已建立起生產布局基本合理、大中小企業并存、產品門類相對齊全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截至2006年末,擁有軸承企業450余家,配套企業166家;該市軸承行業實現銷售收入70.8億元;規模企業210家,規模企業銷售收入63億元,占總銷售額的89.3%。
能夠生產10大軸承系列、20000多個品種,軸承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收入超億元以上的有瓦軸、光陽、瓦冶軸等9家企業;瓦軸集團“ZWZ”商標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的榮譽稱號,有國家級的技術研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光陽軸承集團、冶金軸承集團、遠東軸承集團、東旭軸承集團、云峰軸承集團分別獲得遼寧省著名商標的榮譽稱號。
在改善軸承產業發展環境方面,瓦房店經濟發展局成立民營企業投訴中心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發揮民營企業投訴中心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窗口作用,為軸承產業發展和產業基地建設提供可靠的法制環境。同時抓好人才保障、資金融通保障、環境保障、法制保障。
在加強政策扶持方面,先后出臺了瓦房店市委、市政府《關于鼓勵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1000萬元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其中60%用于支持軸承產業發展)、《瓦房店市政府關于支持大連市屬以上工業企業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瓦房店政府市關于加快軸承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軸承產業發展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等文件,通過政策的扶持引導,加快推進瓦市軸承產業基地建設和發展。
在制定軸承產業發展規劃方面,深入調研、充分論證。邀請資深專業規劃機構,制定全市軸承產業發展規劃,確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大工業理念,按照市場調節與政府引導相結合、膨脹存量和擴大增量相結合、抓大與扶優相結合、速度與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品結構,做長產業鏈條,提高科技含量,壯大產業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努力將軸承產業打造成為瓦市第一工業品牌和城市標志性品牌。
在整合軸承資源方面,成立了大連軸承行業協會,目前已完成協會的前期籌備工作。軸承協會的建立,有利于區域資源的整合,有利于地區軸承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市場開發、將成為軸承企業與政府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在全力推進軸承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加快以市場營銷、技術培訓、質量檢測為主要內容的軸承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第一職業高級學校實行聯合辦學,有效化解了培訓中心受場地、師資等要素制約瓶頸。4月7日,培訓中心已掛牌成立,培訓工作全面啟動,總投資1800萬元的軸承產業實訓基地開始建設,明年4月份投入使用。總投資4800萬元,占地10000平方米的遼寧省軸承質檢中心已開工建設,計劃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
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配套方面,以西郊工業區、祝華工業區、崗店拉山軸承工業園、太陽元寶工業區和李店工業園為重點,狠抓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配套,引導軸承企業產品向專業化、高精密、高附加值發展。
在申報軸承之都方面,局主要領導親自到位,主管領導直接抓,抽調5名專職業務骨干,對瓦市地區的軸承行業進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調查,市有關領導先后5次向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進行協調、溝通、匯報,經過2個多月的艱苦細致調查工作,申報軸承之都匯總材料已經基本結束。10月中旬,將整理資料《關于瓦房店申報中國軸承之都的請示》上報給國家機械聯合會。10月下旬國家機械聯合會領導及專家來市進行審核驗收,年末前完成全部申辦和掛牌工作。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到家門口剛換完發動機軸承車自燃 □LYC軸承專利申報數量創歷史新高 □國內工業機器人配套軸承國產化需要越來越大 □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3MW風電軸承經過查驗 □萊蕪百億軸承工業園打造榜首軸承配件商場 |
上一篇:瓦房店市金德軸承向高精密軸承創造邁進
下一編:瓦房店軸承市場經營整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