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紡織機械行業將迎來激烈“內戰” |
紡織機械行業將迎來激烈“內戰”
中國工具網 發布時間:2007/01/25
2006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仍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各項指標的高速增長出人預料。
過去5年,紡織機械行業的規模擴大了1倍以上,無論企業數量、銷售收入、產品產量均翻一番。2006年,我國紡織機械產品銷售500億元,出口12億美元,進口30億~35億美元,繼續維持了8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紡織機械消費市場的容量。專家預計,盡管2007年國內需求增速將放緩,但市場容量基本不會改變。
2007年,隨著相關政策的調整,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環境將更加嚴峻,紡織機械企業也將面臨更激烈的業內競爭。
一、政策調整帶來的環境變化
2006年,為促進紡織機械主機制造的國產化,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紡機主機生產企業科技研發的相關政策,在《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對部分關鍵配套部件免征進口關稅或實行先征后返,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的政策,并從2006年11月1日起,將細紗機緊密紡的進口關稅從原來的6%降為零。開口裝置、電子提花裝置等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也將適時、適度降低。
這對紡織企業而言,是利好消息;但對于器材行業而言,可謂岌岌可危,其生存環境將更加惡劣。
一旦關鍵零部件降低進口關稅,對器材行業的沖擊是必然的。但我國器材行業的領頭雁企業已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正加快調整產品結構的步伐。
國家在制訂相關政策的同時對關鍵零部件等器材行業的利益及發展也給予了相應的關注。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錢錫麟認為,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相關政策也為器材行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例如,《若干意見》中提到要“以裝備制造業振興為契機,帶動相關產業協調發展。鼓勵重大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在集中力量加強關鍵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的同時,通過市場化的外包分工和社會化協作,帶動配套及零部件生產的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若干個各有特色、重點突出的產業鏈。”這為器材行業指明了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國家也對器材行業的關鍵項目給予了資金支持。如2006年啟動的“紡織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對與梳棉機配套的針布和與緊密紡配套的皮輥皮圈兩個項目給予了資金支持。
二、面臨更激烈的業內競爭
嚴峻的國際紡織環境和紡織產業發展的自身規律已經預示,隨著中國紡織產業發展速度的放緩,紡織機械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業內專家認為,2007年以后,紡織機械行業最大的挑戰將來自行業內部的競爭壓力:一方面由于新型控制技術的應用,紡機產品的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趨勢正在逐漸加強,產品構成將有所變化。紡織機械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產品的份額會進一步加大。技術落后的企業將難以在紡機市場立足;另一方面,由于紡織機械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將進一步加大成本價格,對行業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同時,更多國際紡機企業進駐中國市場也勢必使國有、民營、外資企業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對企業的經營體系包括成本管理等運作帶來更大困難。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浮屠石化集團:晉級地鐵軸承助力鐵路交通 □我國西部軸承工業基地授牌典禮在青銅峽舉辦 □偏心式推力滾針軸承 壽命延長4倍 □德國軸承專家易格斯新推直線滑動軸承 □萊州查獲萬余件假軸承 涉案金額達20.2萬元 |
上一篇:紡織密封軸承簡易清洗及加油的方法
下一編:紡織機械市場簡報(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