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臨西軸承產業升級駛入“快車道” |
臨西軸承產業升級駛入“快車道”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11/12/29
2011年末,由浙江建華集團投資興建的…2011首屆“機電杯”年度新聞風云榜中國南車成功落成更高速度試驗列車泵閥行業不受四川彭州地震影響 今年上半年,臨西縣全部財政收入突破1.48億元,增速達到94.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到9260萬元,增速高達128.3%。作為縣域經濟支撐的軸承產業功不可沒。
隨著哈軸集團精密機床軸承、河北白山汽車專用軸承、河北歐凱精密電機軸承等一批高端軸承項目相繼在開工建設,開始拉動當地軸承產業進一步向精專、精深方向轉型發展。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臨西軸承產業升級駛入“快車道”。
軸承項目集聚提速
哈軸集團,擁有包括航空航天軸承、鐵路客車提速軸承、精密機床主軸軸承、礦山冶金軸承在內的十大類、7000多個規格、品種的軸承產品體系,在臨西投建3.3億元的項目,年產深溝球軸承、圓錐、圓柱滾子軸承等858萬套產品。
河北嘉慶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重型機械專用軸承項目,總投資0.9億元,年產0類深溝球軸承200萬套。縣重點辦主任陳守輝介紹,0類深溝球軸承應用范圍最廣,可用作自行車、電動車、電機、礦山機械、汽車方向盤的零部件。
華北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年產3000萬套高精密軸承生產項目,由瓦軸集團投資興建。瓦軸集團是我國軸承工業的發祥地,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軸承企業。項目總投資3億元,年產3000萬套汽車軸承。
……
臨西今年的市重點項目中,出現了哈軸、瓦軸、嘉慶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加速集聚的現象,帶動產業升級的能力將日益顯現。
眾多好項目何以選擇臨西?從白山軸承落戶的過程中可見一斑。
吉林白山公司專業生產汽車用軸承,產品供應一汽、二汽、重汽、陜汽等龍頭企業,生產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由于地處東北,受銷售半徑影響,2009年該企業曾面向全國尋求合作伙伴,并擬在中原地區建設輻射全國的生產基地。
與吉林白山公司有業務合作關系的臨西聯友公司,第一時間邀請了白山負責人到臨西考察。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研究制定了詳細的投資計劃書以及保障措施。
臨西軸承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具備產業規模。“大”是基礎,也是優勢,但當地企業軸承品牌的知名度還不夠高,產品檔次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能抓住眼下難得的機遇,引來白山公司在臨西建設高精密汽車專用軸承項目,勢必進一步豐富臨西軸承的產品序列。更重要的是,以高端軸承引領當地軸承產業升級。
縣領導親赴吉林與白山公司高層進行深度對接,商討合作事宜。但是,白山公司對此相當謹慎,在與臨西保持接觸的同時,對國內其他軸承主要生產基地進行了考察。也正是在橫向比較中,他們堅定了投資臨西的信心。
河北白山軸承公司生產廠長齊秀輝說:“我們看中的是臨西的發展環境。”用他的話說,臨西地處晉冀魯豫交界地帶,東西南北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而且物流業相當發達,基礎條件優越。臨西作為華北地區著名的軸承生產基地,配套相對完善,產業優勢明顯。更重要的是,臨西擁有軸承大世界、陽光軸承產業園和“中國軸承之鄉”這三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是河北最大的軸承加工生產基地、華北最大的軸承商貿集散地和全國最大的碳鋼軸承生產出口基地,還有遍布全國4萬多人的軸承經銷隊伍,依托這一優勢很快能夠輻射全國市場。
“我們老總隨即拍板,在臨西建設最先進的汽車軸承項目。”齊秀輝說。
去年8月,白山公司與聯友公司共同出資1.1億元興建河北白山年產860萬套高精密汽車專用軸承項目,落戶陽光軸承工業園區。臨西在做好硬件環境的同時,著力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務質量,對該項目由一個縣級領導、一套專門班子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并為企業發放了行政審批、辦事服務“綠卡”,實施掛牌保護。開工以來,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明年春季可全部建成達效。
臨西的產業優勢為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利用臨西輻射全國的軸承銷售網絡,河北白山公司不斷拓展新的客戶。今年以來,該公司先后與濰柴公司等國內汽車行業高端企業簽下訂單,產品表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品牌興企顯現成效
自主品牌對臨西軸承意味著什么?河北飛龍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黨軍成說:“意味著高附加值和廣闊市場。”去年7月,“飛龍”獲得“中國著名品牌”認證,這是臨西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本土品牌。
臨西擁有輻射全國的軸承經銷公司4000余家,并擁有華北最大的軸承交易市場,中低速軸承產品出口量占全國的90%以上。近年來,看中這一優勢的哈軸集團、嘉慶軸承等戰略投資商紛至沓來,由門店到車間,由商場到工廠,這使臨西“千家機器響、萬戶做軸承”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然而,當地絕大多數軸承加工企業沒有自主品牌,只能以成品供貨商身份參與軸承加工,期間所得利潤僅為加工費,產品結構受制于人,調整速度不快。
“鼓勵企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自主研發擁有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才能使臨西軸承真正挺起脊梁,勇闖天下。”縣長張西軍說。臨西實施“名牌名企”戰略,引導當地企業強化名牌觀念,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營銷策劃和廣告宣傳,擴大產品的知名度。該縣規模企業紛紛加入到品牌研發大軍,目前基本上全都有了自主品牌。
品牌意味著高質量和高回報。以電機、風機軸承為主要產品的飛龍公司,從日本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研磨機及生產線,上馬年產500萬套精密汽車軸承項目,“飛龍”軸承叫響天津、山西等市場且供不應求。
河北恒泰瑞欣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擁有目前先進的生產檢測設備數百臺套,其自主品牌“北京哈軸”的市場效應不斷釋放,企業一躍而成為北京福田汽車等戰略客戶的軸承供應商,產品除暢銷全國外,還出口到東南亞、中東、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河北光揚軸承有限公司視國家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出臺為機遇,先后研發了包括風力發電主軸軸承、重型機械軸承在內的一系列高檔精密軸承,高端精密“ZWA”品牌軸承, 已被業內稱為“進口軸承替代專家”。
縣發改局局長王振乾介紹,目前全縣已有50家軸承加工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注冊商標86個,42家經銷企業獲得了自主出口權。
本著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理念,該縣引導軸承企業勇于開拓國內外市場,向生產加工國際貿易型轉變,走集團化、產業化道路,并按照“以產興市、以市促產”的發展思路,建設了中國軸承大世界專業市場,不僅吸引了大批經銷商入駐,也引來了哈軸、瓦軸這樣的業內高端企業。
在與知名軸承企業合資合作中,當地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繼鑫泰公司與哈軸集團落實年供6000萬套軸承鍛件合同后,亞鑫鋼球、玉良滾子、臨汾套圈等8家企業又實現了與西北、萬向、上海嘉禾等全國知名軸承企業的聯合協作。
通過資產聯合、資本聯合、產品聯合以及組建企業集團等方式,推動規模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打造臨西縣軸承行業的“航空母艦”,這一狀況,使軸承產業結構悄然生變。
隨著總投資2億元的河北光揚軸承和投資1.1億元的鑫銘高速軸承項目開工建設,以及貝林、藍天、玉良等一批千萬元以上軸承企業的投產運營,臨西軸承正由中低速軸承向高速精工軸承方向轉變。
產業園區展開雙翼
目前,臨西已形成兩個成規模的產業園區,分別是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的陽光軸承產業園區和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的河西運河工業園區。
在這里采訪,突出的感覺是建成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路網縱橫四通八達,各功能分區井然有序,項目擺放相對集中。
陽光軸承工業園區成立于2008年,分南、北兩個部分。南部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軸承專業交易市場中國軸承大世界,市場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已入駐商戶2000余家。北部是加工生產區,以軸承制造為主,規模以上入園企業近40家。
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殿春介紹,近年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建成區已基本達到“七通一平”標準,為大項目入駐奠定了基礎。園區與縣城相依,為了進一步提升園區的服務功能,近期已完成了星級酒店、軸承會展中心等設施的建設,商住一體工程也已經啟動。
在此基礎上,園區又啟動了占地580畝的新區建設,以期繼續增強市場的承載力、吸納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園區計劃東擴5平方公里,年內將完成路網和配套建設,達到“七通一平”標準。
這個新平臺將有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引進一批大項目入駐,帶動園區產業發展。
今年,這個園區升格為省級園區。“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把園區建設成交通便捷、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生產發達的宜業、宜商、宜居的全國知名軸承產業園區和裝備制造業基地。”郭殿春說。
一條衛運河,成為河北與山東的界河。
臨西運河工業園區,與山東臨清隔河相望。
立足“全省最大的軸承加工基地”和“華北最大的軸承商品集散地”發展優勢,臨西在衛運河畔建起了運河工業園區,著力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
這是個年輕的園區,始建于去年2月。
管委會主任王玉采介紹,園區由起步區和擴展區兩部分組成,主要接納以軸承加工、機械制造、機電數控等生產加工型企業入園。
為什么要建這個園區?答案有多個版本,但最終指向一點:臨西希望通過“橋頭堡效應”,打造一個以“三高、二低、一自主”為特征的現代生產型企業發展平臺。
截至目前,園區已引進軸承生產及配套企業21家,總投資13.36億元。其中起步區有15家企業入園,協議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是8.36億元,預計年產值可達16億元,其中9家是來自山東的企業,投資項目與園區定位合拍。
第一批入園的山東企業,如投資2.5億元的恒運機床總經理賀會元說,他們之所以過河投資,是因為這里有更優良的環境和更完善的設施,更有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邊建設、邊招商。今年該園區實施了“北擴”工程,也就是園區預先設置的擴展區。擴展區規劃占地700畝,可容納10多家規模企業入駐。不鋪攤子,集中力量發展功能區,這是運河工業園區留給記者的突出印象。
根據園區發展規劃,未來5年園區將建成“五有”園區,即有高水平的規劃、有戰略投資者、有專業招商隊伍、有招商展示中心、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在培育本地企業的同時,重點引進一批國家名牌企業,打造一批軸承、機械行業知名品牌。
根據企業發展規律,運河園區將建設15公頃的中小型企業產業孵化區。這些企業可以根據規模大小選擇空間。企業發展壯大后,可搬遷至園區集團項目區。
王玉采對園區管委會的定位是當好“入園企業的貼心人、排憂解難的熱心人、保駕護航的掌舵人”。管委會力求將企業管理、生產、利稅與優惠政策、獎勵辦法掛起鉤來,促進企業“高品位發展、高產值生產、高利稅貢獻”。
不久前,該園區赴外地招商,洽談了一個新加坡、韓國合資的挖掘機配件項目,投資5億多元。王玉采說,他們將通過各種招商方式招大聯強,積極與大型企業集團開展互惠共贏的全面合作。
努力使一批產業層次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入駐園區、聚集園區——曙光已現,前景可期。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新昌擬設立軸承與專用設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長源軸承“退城進園” 提質增效 □國家農業自走式植保機械科技立異聯盟建立 □洛陽軸承入圍國家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企業 □電梯剛墜落 軸承又砸下 劉先生遭遇雙重傷害 |
上一篇:2011年全國滾動軸承質量工作會議在武漢市召開
下一編:向明軸承公司黨支部組織黨員服務企業“兩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