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日本軸承競爭力中國軸承“望其項背” |
日本軸承競爭力中國軸承“望其項背”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11/10/20
為進一步深入了解日本生產、市場現狀,近日,應日本神戶市市長邀請,由中國工業聯合會規劃與市場部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行業分會共同組織的中國行業考察團于日前對日本進行為期10天的訪問,獲得圓滿成功。代表團由中國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宋曉剛任團長,中國工業聯合會規劃與市場部顧問、中國行業資深專家孫振濱任顧問,代表團成員由中國工業協會、哈爾濱集團公司、洛陽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浙江新昌西密克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安有限責任公司等13個單位共24人組成。代表團成員考察日本生產企業后,對日本企業所采用的先進生產技術感受頻深;貒螅芸鞂⒉糠旨夹g和管理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企業中。通過此次中日雙方企業領導間的溝通與交流,進一步促進了中日企業間的貿易工作。
代表團成員在參觀考察中認為日本企業生產經營具有如下特點:
一、工藝裝備先進,產品制造水平、工作效率雙高
走進日本企業的生產車間,一排排設備整齊碼放,馬達轟鳴,車間里操作工人非常少。對批量較大的標準,基本是每人負責1~2條生產線。從零件上料、裝卡、加工、檢驗到清洗、裝配、涂油、包裝等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完全靠高精高效自動化設備完成,先進的加工檢測技術,如自適應磨削技術、在線測量技術、故障自診斷技術等已普遍使用,從而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產品質量不合格,且工作效率非常高。再如日本企業生產球磨加工自動線現有兩種模式,一種為磨加工自動線工藝設備流程,一條自動線內外環共有18臺設備,一人看管2條磨超自動線。6200磨超線節拍4.8秒/件,車間共有8條自動線,由4人看管,月產量100萬套。另一種磨裝自動線由27臺設備組成,只有2人看管,月產量40萬套。
二、創造專業化生產格局和保持優質品牌
日本企業生產主要是熱處理工序、磨加工工序、裝配工序。所有粗加工工序及零部件全部外購,每種零部件都有2~3家企業、公司供貨。這種專業化生產格局為企業創造了好的效益,勞動生產率每人高達300萬元以上。無論是NSK還是NTN,之所以聞名世界,毋庸置疑都是由于品質優良之緣故。對客戶的超高精度要求,他們一貫報以最高的可靠性。他們提倡全球生產據點的生產標準化,NSK品牌的球近一半在海外工廠生產,同樣能夠保持與日本本土生產的相同水準的高質量。正因為如此,以為龍頭的NSK、NTN產品,時刻與時代最尖端技術同步共進。
三、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
日本企業在結構調整中,改變市場策略,改變一味進攻為有進有退。其戰略特點是:實施關、停、并、轉,優化組合。拓展優勢產品市場,收縮弱勢產品市場。通用向大批量、低成本方向調整;多品種小批量產品向單元方向調整。日本的企業普遍重視產品開發,在經濟無國境的前提下,立足于全球發展戰略。不斷推出自己企業的特色產品,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先期于主機投入之前提出滿足主機要求的新產品,為此贏得了世界各地消費者的信賴。
四、日本企業注重制造技術和工藝的開發
在代表團所訪問的廠家中,企業均是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和在線自動檢測。但在生產線上,并非所有的設備都是最先進的,有的還是20世紀60或70年代的設備,但能和生產線結合在一起,并且能夠保證產品質量,這得益于日本企業普遍重視生產技術的開發。代表團考察的企業大部分是生產廠,但技術開發部門都有較強的開發能力,在重視新產品開發的同時,同樣注重生產技術和工藝的開發和創新,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
代表團成員在參觀考察后認為以下幾項生產技術可供國內企業借鑒。
磨加工與裝配自動線技術。
自動線在線自動臨測技術。
精密鋼球制造工藝及檢測技術。
熱處理生產線上料自動排列技術。
球雙端面磨床內、外環套磨技術。
CBN磨料使用技術。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扭虧轉盈 公主嶺軸承實現利潤1174萬元 □哈軸集團小型球軸承分廠積極完成好三季度任務 □高端軸承成我國制作難以補齊的短板:最大問題出在原料上 □軸研科技:高鐵軸承研發項目通過驗收 □高速軸承哪家好?挑選多普賽油氣光滑 |
上一篇:NSK進口軸承直線導軌軸承性能-青島軸之精揭秘
下一編:SKF軸承在使用中有什么要求-青島軸之精軸承